VR直播的魅力在哪?微鯨VR為何對VR直播情有獨鍾?

作者:萊德澤普林 来源:杉籽伽 浏览: 【】 发布时间:2025-11-01 20:24:05 评论数:
  2014年2月,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VR創業公司Oculus,引發了外界對VR的關注,同時也帶動了國內一大批公司在VR領域的布局,華人文化和其旗下微鯨就是其中的一員。

  8月8日,微鯨VR母公司華人文化(CMC)宣布,B輪入股美國VR直播公司NextVR,這已經是華人文化和微鯨VR近三個月以來第三次在VR領域展開重大資本動作:5月31日,微鯨與上海文廣(SMG)、JAUNT合資成立JAUNT中國,總投入超過1億美元;4月25日,微鯨宣布,將在全球範圍內投入10億元創新產業基金,聯手合作夥伴生產出1萬小時的VR內容。

  短短幾個月,華人文化和微鯨在VR領域頻繁出手,在內容領域全麵進入體育、音樂、影視等VR核心娛樂品類,內容合作夥伴包括Comcast、迪士尼、NBA、福克斯等國際巨頭。

  VR次元獨家專訪微鯨CEO李懷宇,梳理微鯨在VR領域的戰略布局,解讀微鯨在VR領域麵臨的機遇或挑戰,同時也為國內公司入局VR提供借鑒。

  VR布局首選VR直播

  從4月的VR戰略大會至今,華人文化和微鯨在VR領域有了多重布局,VR次元對此進行了梳理:



  從表中可以看出,微鯨布局VR主要選擇從“直播”這一路徑切入,包括多項綜藝節目和體育賽事的直播。微鯨CEO李懷宇對VR次元表示,微鯨選擇在直播領域深耕VR,主要是基於兩點考慮:

  有市場:VR帶來的臨場感和沉浸感,符合很多體育和文藝愛好者的實際需求。

  有能力:在目前VR技術中,直播技術相對VR遊戲等技術,相對走的更靠前,在VR體驗上會做的更好。

  從市場規模上看,VR次元獨家發布的高盛VR報告顯示,到2025年,VR直播的市場空間將達到25億美元;從用戶接受度方麵來看,一項最新研究顯示,消費者最感興趣的VR內容前三名是旅遊(74%支持率)、電影(67%支持率)和現場直播(67%支持率),由此可以看出VR直播在用戶心中的分量。



  李懷宇進一步解釋微鯨在VR直播領域的兩大優勢:

  資源層麵,微鯨可以借助華人文化的內容IP優勢,並擁有很多合作夥伴。

  技術層麵,微鯨的直播團隊具備很強的研發能力,比如利用自主研發的八麵體編碼,可以在不降低清晰度的前提下,降低一半的帶寬使用量,既降低了成本,又提高了流暢性。

  VR直播的題材涵蓋很廣,NextVR曾利用VR技術直播演唱會、NBA和橄欖球比賽,裏約奧運會、平昌冬奧會也都將采用VR直播、轉播的方式,有公司甚至還利用VR技術直播美國總統大選辯論。但在眾多題材中,究竟哪些更適合用VR技術進行直播呢?

  李懷宇坦言,微鯨做過國足、拳賽、格鬥、花樣滑冰以及演唱會的VR直播,VR+演唱會和VR+體育都有所嚐試。相對來說,大多數場地範圍較小、項目相對偏靜態的VR直播,適合畫麵捕捉,技術難度更低,目前的用戶體驗會更好一些。

  VR直播瓶頸亟待破解

  眼下,VR直播麵臨的問題還有很多,清晰度、互動性、帶寬網速、延遲性等問題都是製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
  國外科技網站CNET的記者Scott Stein戴著VR頭戴設備觀看了一場CNN直播的民主黨辯論,並記錄了他的真實體驗,VR次元進行了總結:

  1、VR頭盔將觀眾拉到了直播間,但卻感受不到現場的真實氣氛。進入VR世界後,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傾聽辯論內容,我也不知道周圍人對辯論的反應如何,一點存在感都沒有。

  2、VR直播最大的優勢就是強悍的“臨場感”,不過為了這份“臨場感”,它也作出了許多犧牲,視頻在銳度、對焦和純淨度上都不夠優秀,視頻質量跟電視直播相比,有一定的差距。

  3、全景視頻的特性讓觀眾能真實看到自己周圍人的活動,不過這種特性也帶來了一個問題——精力不集中。

  4、用戶在觀看直播時,經常需要與周邊的人進行互動,不過在VR直播中,這一切目前都不會發生。

  從這些問題來看,要想解決VR直播槽點,需要從直播拍攝端、傳輸端、觀看端做出多重改進,更進一步看,為了讓擺脫用戶收看VR直播時的“無聊感”,未來的VR直播應該嵌入更多的輸入設備和互動元素,比如將手柄變成虛擬世界中的雙手,可以觸摸VR直播畫麵中的某些物體。

  微鯨針對當下的VR直播痛點,提出了下麵這些解決方案:

  在視頻質量方麵, 使用八麵體算法優化,在現有的帶寬條件下,提供更高清的的觀看體驗;

  在互動性方麵,隨著微鯨開發的軟件的交互和社交屬性內容的植入,受眾在虛擬世界中除了直播觀看之外的體驗,將會有更加豐富的體驗。

  此外,VR直播還有一大掣肘:成本太高。曾有媒體報道稱,VR直播成本主要是傳輸端的成本,拍攝當下要算的是普通人力成本,後期製作假設拍上最高10分鍾VR的內容,再傳輸到雲端,大概直播成本是1萬元。

  對此,李懷宇表示,帶寬的成本來自兩方麵:一是現場信號上傳到服務器需要申請運營商專線,單次直播成本區間大概在1萬到5萬,和具體節目時長、用戶數等無關,另外一個是CDN出口帶寬的成本,即從服務器到觀看用戶直接的帶寬成本,如果保證較好的VR觀看體驗,單用戶的帶寬需求會是傳統視頻的10倍左右,但基於目前的用戶基數來說,還沒有到不可承受的地步,但未來一定是成本的大頭 。

  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不得不提到與微鯨結盟的NextVR。2014年9月,NextVR自主研發一套價值18萬美元的紅龍攝像機係統,其采用了6台Red Epic Dragon(俗稱紅龍)6K攝像機,能夠拍攝立體的360度視頻。這套係統的特點就是,可以利用專有的流媒體解決方案讓用戶可以通過一般的家庭、移動互聯網來觀看此分辨率的視頻。

  與Next VR的結合,或許可以幫助微鯨解決這個壁壘。李懷宇稱,微鯨利用NextVR的的算法,可以讓用戶實現低帶寬流暢觀看VR視頻,有助於降低直播成本,加快VR直播的推廣。

  除了直播,這些領域也應該嚐試

  VR技術的日益火爆,同時還在拉動一個全新的視頻市場——360度全景視頻。

  雖然360度全景視頻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VR技術,但它已經成為絕大多數用戶走向VR時代的必經之路。YouTube、Facebook、三星等都已經上線360度全景視頻平台,國內公司也“蠢蠢欲動”,微鯨自然也花了大力氣投入其中。從上麵的表中可以看到微鯨錄製了李宇春新歌MV的VR版,並拍攝了VR情景劇。

  但目前行業也存在一定的亂象,正如前文所說,全景視頻並不是真正的VR技術,但國內大部分視頻公司都在利用VR視頻的標簽,推出全景視頻。

  一位在PC時代就從事360度全景視頻的開發者表示,對於研究VR的人而言,他們對360度全景視頻可能有一點點惱火,許多體驗過360度全景視頻的人都把它視為VR技術,但事實上它並不是。



  VR視頻與全景視頻的差別(VR次元整理)

  李懷宇對此也抱有相同的看法:VR產業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,用戶的接受度還在比較初級的階段,因此也需要一些企業能夠通過真正的VR視頻來引領用戶的認知,給到用戶好的體驗。



  隨著VR視頻的日益火爆,就不得不提起VR視頻的升級版本——VR電影。根據市場調研機構Digital-Captial的預測,2020年,整個VR市場的營收將達到300億美元,其中VR電影貢獻的營收僅次元遊戲和硬件設備,因此VR電影同樣也是微鯨要打通的領域。

  此前,微鯨、上海文廣(SMG)、JAUNT宣布成立“JAUNT中國”,複製JAUNT在美國的所有業務,主要聚焦VR影視行業。

  按照李懷宇的描述,微鯨未來要重點完成VR影視的生態布局,即從前端的拍攝到後端的觀看體驗設備,要圍繞這兩端形成VR內容的製作和平台的搭建。

  小結:


  通過對微鯨VR的布局梳理,我們可以看出,微鯨有很清晰地VR戰略定位:製作包括直播、影視在內的VR內容,並搭建內容平台,畢竟“背靠”華人文化這座大山,微鯨在版權、IP、拍攝團隊、資金鏈等方麵有天然的優勢,雖然也有VR硬件的布局,但並非微鯨的核心戰略,這或許對於硬件能力較差的國內公司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借鑒。